6-1  左鎮-
地方支持系統的突圍 - 堊地生活聚落「禮。物。宴」

2019年臺南左鎮化石園區正式啟用之後,確實為左鎮地區帶來觀光人潮 ; 但是也因為缺少停留的餐飲週邊服務,往往客群也不容易再進一步往昔日老街聚集地及社區停留。

特派員想進一步認識左鎮的現在與過去,仰賴著網路的數位資訊做事前功課,從外景節目的專題拍攝、博物館合作留存的線上展覽、在地社區行銷的社群影像...等,漸漸的發現,在這些數位化資料的建立者及引路人,大多是來自左鎮當地的青年 - 賴政達,暱稱賴達。

根在地創業,以「左達商號」研發具左鎮DNA的商品開發

透過賴達的數位資料,認識了串起地方支持系統以及在地生活日常,賴達也扎根在地創業,以「左達商號」研發具左鎮DNA的商品開發,同時經營「左鎮行」的社群媒體,進行地方文化過去、現在、未來的田野調查,持續的挖掘紀錄左鎮 ; 更沒有料到,會承接起串連地方單位共同辦理「左鎮燈會」的重責大任,在完全自籌的情況下,回到左鎮老街成功辦理,並與團隊將已消失20年的左鎮夜市帶了回來。據賴達形容,活動當下左鎮的縣道在google map上呈現整條是紅色的,人滿為患,重現當年左鎮作為物資貿易匯集地曾經萬人空巷的盛景(註)。

左達商號 / 左鎮行
✧地點資訊:台南市左鎮區102號
✧預約電話: 0936 247 925
✧網站(含社群):https://zuozhenexchange.com/
✧開放時間:13:00-17:00,依google商家公吿
✧小提醒:週三~五公休

左鎮零售市場40年鄉土味小吃 / 賴爸麻竹筍(酸筍、冷筍)
✧地點資訊:台南市左鎮區中正里150之2號
✧預約電話:06-573-1608
✧網站(含社群):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5072586536
✧開放時間:05:30-13:00
✧小提醒:週一/二公休

(註)《文化相放伴》#03 翻轉左鎮偏鄉命運 11:4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Jan5ZskYuk

✧ 千歲團共創作品

以左鎮零售市場為起點,雖然大部分攤位已停止營業,但可以窺見市場天花板及攤位以別緻的竹編燈籠妝點,這裡是左達工作室重要的起點,因為「Green Maker 臺南市綠社區培力計畫」,邀請左鎮竹編工藝師-李芝熒老師教授傳統竹編燈球,也結合數位雷切,將左鎮的人、文、地、產、景,變成一幅幅的版畫,邀請老街及社區的長者們組成「千歲團」一起創作。將透過市場營造一次次的活動與共創,左鎮故事將市場化身老街的「心聚點」,也是各項地方活動,如:左鎮燈節、小老闆歪腰市集、駐地青年發表影像田野紀錄作品的社區舞台。

✧ 千歲團共創作品 局部

✧ 市場竹編燈

✧ 鄉土味小吃-政達與賴爸/賴媽一家

約訪這天的時間可惜已經過中午,沒口福吃到賴媽媽的「鄉土味小吃」(註1),老闆娘謙虛溫柔眯眯笑著的招呼我們,可以感覺得出來,這間麵店自1976(註2) 年開業至今,就是「每個人回憶中巷口最好吃、看著大家長大的那一家」。賴媽媽熱心地拿出今年醃存的酸筍罐介紹,自家的飯菜都是用先生自種的麻竹筍,客人來都指名要吃「筍子飯」配羹(筍絲),滷肉跟雞絲變配角了。


(註1) 在台灣的故事精選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oO8557y3ZI
(註2)【GoGoWin台南外食家EP38】 1976年的老店!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5352316041476371

✧ 固定於市場前出攤的現剖麻竹筍(攝影/上下游 邱勤庭)

賴爸爸的「現剖麻竹筍」口感細嫩,還有一份清香甜,產季在清明節到中秋節之間,早上7:00準時出現在市場固定攤位的賴爸爸,其實早在清晨5:00就已經開始採收鮮筍的工作了。人稱添仔的賴爸爸,種植「澄山筍」是麻竹筍的地方則是再往左鎮澄山的山坡地去,而賴爸爸有一份堅持,全區都不噴除草劑,採用人工除草,不讓農藥落地的代價是一年割草超過三百天(註3),以成本很高的牛奶液態肥滋養竹筍,盛產時期每日三百斤以上的收成,就是與太太攜手拉拔孩子長大的「澄山筍」。

(註3) 添仔與澄山筍 / 上下游https://www.newsmarket.com.tw/mag/9140

僻處台南東南方淺山的左鎮區名列全台即將消失的鄉鎮。從2019年創生元年,在新化老街耕耘的「山海屯社會企業」受到國發會委託單位邀請,即使明白左鎮的挑戰,還是決定進駐到左鎮老街,從保存五間街屋自力修復開始,將老街生活的聚落重新連結起來,這也是在地居民長達20年的殷殷期盼。
除了外部團隊的進駐帶來了不同推進的力量,左鎮在地深耕的社區協會,是本地重要的口述歷史與核心價值,例如:菜寮溪產業觀光協會、左鎮公舘社區、左中社區、左鎮月桃工作室、長老教會... 等,也提供了近年帶著不同資源的進駐團隊,在文化核心上發展多元形式接續推動。

✧(上)商品照(四合一)竹籃、堊地擴香石、左鎮味道香精、月桃風味鹽
✧(下)左達商號位於左鎮老街修復街屋之一

賴達總是心懷感謝前輩與創生團隊的努力與積累,他認為自己的地方必須自己挽起袖子一起來,橫向連結了不同的合作單位,以左鎮的文化DNA,著手研發了多樣成熟的地方商品,例如:以白堊泥岩(白墡格土)製作的擴香石,以及向在地耆老田野調查「左鎮的味道」調配出前/中/後味的天然香草精油,以及與運用葛鬱金黏稠的特性與在地果農合作特級果醬,今年度和新化「立賀佇遮」團隊、恩師「月桃工作室」合作的月桃風味鹽,也獨家販售竹藝師李芝熒手作的各式竹編小器獨家入手 ; 左達商號空間同步啟動「進駐換宿」的計畫,廣邀各地才華好手進駐左鎮。

✧ 2024月食祭(2024年9月)

賴達任職左鎮公舘社區期間,與理事長柳足姐、青年夥伴鍾凱勳及其他青年,共同推出「月食祭」打造風土餐桌品牌,將左鎮特色食材結合左鎮特色戶外地景、夜間裝置的氛圍,打造在地風土餐桌,第一年於二寮觀景平台、次年移師鄰近蔗埕公園街屋庭院辦理。

2019年起由公私部門協力共費時5年,自規劃設計逐步修復完成的五棟街屋及保留當地蔗糖產業文化的蔗埕公園終於完工 ; 地方團隊集結各單位透過一次一次的活動,接力滾動並凝聚在地量能,一年來從4月由南漂仔聚匯總部零售市場開始的「歪腰市集」、8月升級「堊地夜市」_ 復原消失二十年的一日限定夜市,,最後以「堊地聚光祭」點亮整年軸線。

有了辦理「堊地聚光祭」的實戰經驗,地方團體各司其職,每個參與的角色,將城鎮復興的運動能量持續延伸,重現過去貿易聚集萬人空巷的街景,至 2024年初左鎮地方人士集結參與,自辦籌劃百年來的第一場左鎮燈會,總期程吸引萬人來到左鎮,以在地竹工藝可循環利用的創作,點亮左鎮山城。


前往➜